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领先优势和发展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将新产业划分为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八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而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领域。
今天和『制造前沿』一起探索八大新兴产业,全面解析产业范围、产业链、地域分布、投融资与市场前景。
01新一代信息技术
●定义与重要性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具有资本技术及知识高度密集、产业附加值高、辐射带动性强等特点。
图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引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网进程, 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之间的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产业链
上游: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主要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电子材料、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
中游: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通过对广播、通信、网络的提升以实现基于此的应用,重点涉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服务、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等;
下游: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产业,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个方面。
图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早已开始布局,如始于2008年的建设中国软件名城计划,以及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中央级文件中都有对相关内容的提及。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由2021年的194个增加到215个,首次设立“数字领航”企业方向,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聚焦“数字领航”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向,遴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明确路径和方向。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目前,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从整个产业布局来看,主要呈现四大产业集聚区:以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广东、深圳等省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市。
图 / 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四川、安徽、湖北、天津等省市。
图 / 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综合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以其良好的发展潜力带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热潮。伴随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的加速推进,为信息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资规模增长显著。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并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图 / 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图 / 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资的细分行业分布
02新能源
●定义与地位
新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投资持续增长,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成为新能源投资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日益成熟。
图 / 新能源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新能源是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方向。
●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核心部件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到最终用户应用等多个环节,涉及光伏、风电、锂电等。
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制造商。这些供应商提供生产新能源技术装备所需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如稀土元素、硅材料、电 池正负极材料等;
中游:通过将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和测试,生产出完整的新能源技术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光伏设备、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储能设备等;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消费电子、动力领域、储能领域、风电塔架、风电场运营、社会用电等。
图 / 新能源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 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一是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二是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四是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新能源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目前在国家能源的战略布局中,新能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着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中部地区承担着核心材料研发制造功能;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承载地。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新能源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四川、安徽、陕西、新疆、山东等省市。
图 / 国内新能源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新能源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河南、湖北等省市。
图 / 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在过去十年中,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使得新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增长 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对于低碳经济的追求和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国内新能源产业融资增长显著,2023年共有438家公司获得融资。
图 / 国内新能源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品牌已经从技术代工发展到品牌出海。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电动汽车、锂电池、 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中国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 / 国内新能源领域融资的细分行业分布
03新材料
●定义与地位
新材料是指“使用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合成或制备的材料,具有高性能、高功能、多功能,对传统材料改性从而使得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
图 / 新材料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新材料领域将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中国将建设1个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游: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等;
中游:主要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纺织机械、建筑化工、家电行业等行业。
图 / 新材料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等政策,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布局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新材料各细分领域产 品进一步分为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类,精准引导产业发展,重点突破高端新材料、战略新材料、绿色新材料等。
表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新材料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总体来看,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呈现“东部沿海聚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形成了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材料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形成了服务于重大装备和工程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新材料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上海、河南、江西、四川、陕西等省市。
图 / 国内新材料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新材料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安徽、上海、湖南、河南、天津等省市。
图 / 国内新材料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2014-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融资数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19-2023年,企业融资数量的增长尤为显著。2021-2023年 连续三年每年新材料企业的融资数量超过300家,2023年企业融资数量达到486家,创下历年新高。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的投融资活 动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尤其是A轮融资,而随着企业发展到中后期,融资事件显著减少。2024年前三季度新材料领域的投融资轮次分 布与过去十年的趋势保持一致,早期投资依然是主流。
图 / 国内新材料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新材料的投资热潮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上游材料项目的投资数量增加和额度扩大。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特种玻璃、先进陶瓷等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硅片、高纯度化学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等。
图 / 国内新材料领域融资事件的阶段分布
04高端装备
●定义与地位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含 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结合;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三是在产业链 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图 / 高端装备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高端装备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从全球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高端装备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德 国“工业4.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都致力于促进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聚焦发展高端装备。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加快引领全球市场。
●产业链
上游:装备制造相关原材料,分为基础原材料(钢铁、铝材、橡胶、塑料等)和新型材料(高强度特种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特种陶瓷等);
中游:研发生产,包括零部件和整机制造;
下游:应用场景涉及的高端装备制造相关应用客户。
图 / 高端装备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早在2006年2月,国务院就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作为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高端装备产业也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高端装备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当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多个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是国内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中西部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高端装备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上海、湖南、山东、河南、湖北、辽宁等省市。
图 / 国内高端装备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高端装备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天津、辽宁、河南、陕西、安徽等省市。
图 / 国内高端装备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支柱,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近年来,国 家对发展高端装备高度重视,吸引了资本加速涌入。自2019年以来,中国高端装备领域的投融资企业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 企业融资数量达到1438家,创历年新高。
图 / 国内高端装备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端装备领域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投资热点。主要涉及例如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商业航天、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
图 / 国内高端装备领域融资的细分行业分布
05新能源汽车
●定义与地位
新能源汽车通常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主要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图 /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领域的融合发展潜力巨大,进而构建全新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其发展将深刻重塑汽车产业链条,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将孕育出大量新兴企业。
●产业链
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传统汽车零部件等;
中游:整车制造,包括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
下游:汽车服务,包括充换电服务、汽车后市场等。
图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近期一系列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发展的政策密集落地,“车”“桩”协同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培育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 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 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格局凸显,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集群,以广深为龙头的粤港澳大湾区集群,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集 群,以成渝西安为龙头的西部集群。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重庆、河北、上海、江苏、安徽、北京、湖北等 省市。
图 /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安徽、浙江、上海、北京、湖北、重庆、山东、河南等省市。
图 /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在市场需求拉动、宏观政策推动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融资 总体保持平稳,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有85家发生融资行为,融资金额为946.97亿元。
从投资领域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较热的投资领域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先进制造 包括电池、动力系统、车身材料、底盘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生产时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制造。
图 /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轮次分析,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资轮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C轮后的融资数量相对较少。
图 /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融资事件的阶段分布
06绿色环保
●定义与地位
绿色环保产业是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 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目前中国绿色环保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 关键阶段,产业驱动力已经从政策和投资向政策、市场、技术、资本转变,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
绿色环保产业涉及能源、环保、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 政策的加强,绿色环保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将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 / 绿色环保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钢铁、化工、电力、电子、有色金属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
中游:环保产品、工程建设与服务,涵盖绿色环保产品生产市场、环保工程建设市场、环境服务市场等;
下游:具体应用领域,涉及市政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和环境检测等行业。
图 / 绿色环保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绿色环保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国内绿色环保产业总体分布特征呈现“一带一轴”的格局,即北起大连南至珠三角的环保产业“沿海产业带”,以及东起长三角西至 重庆的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三大区域。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绿色环保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安徽等省市。
图 / 国内绿色环保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绿色环保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市。
图 / 国内绿色环保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环保措施的不断完善,绿色环保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带来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近年来,国内绿色环保 领域的融资市场发展平稳,2023年共有446家公司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达到1556.24亿元。
图 / 国内绿色环保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从国内绿色环保领域融资的细分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涉及污染治理、环保服务、环保设备、环保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保护、环保检测技术、生态修复等。
图 / 国内绿色环保领域融资的细分行业分布
07民用航空
●定义与地位
民用航空,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它涵盖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以及相关的航空制造与维修等多个领域。其中,航空运输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形式,提供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服务;通用航空则包括公务飞行、私人飞行、医疗救护、空中巡查、农业喷洒等多种应用形式。
民用航空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产客机C919、ARJ21已在民航客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图 / 民用航空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产业链
上游:主要包括了飞机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以及飞机材料制造等一系列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供应;
中游:民用航空搞运输行业主要的参与方,民航运输企业与机场;
下游:包括旅游、物流、会展、航空维保等在内的多方面应用
图 / 民用航空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研制商用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新动力、新构型航空 器等航空器标准;研制整机、关键重要部件、适航符合性、客户服务等发动机标准;研制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与机电系统等机载系统标准;研制基础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生产制造等航空通用基础标准,以及运营支持标准。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民用航空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京津冀产业群,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群,以四川、重庆为主的成渝产业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群,以黑龙江、辽宁为代表的东北产业群,以江西、湖南为代表的中部产业群等。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陕西、北京、山东、广东、河南、江苏、四川、黑龙江、贵州、湖北等省市。
图 / 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民用航空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四川、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天津、辽宁、山东、安徽等省市。
图 / 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国内民用航空行业发展迅速,航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也带来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近些年,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的融资增长平稳,2023年共有177家公司获得融资,融资金额964.71亿元。
图 / 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的融资企业数量及金额
国内民用航空产业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国产大飞机的放量和低空经济的兴起等方面。目前中国是全球除美国以外最大民用飞机市场,国产民用飞机持续放量,截至2024年5月,C919的订单数量已接近1500架,市场规模达到1400亿美元,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民用飞 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在多重政策支持下,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低空航空器及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图 / 国内民用航空领域融资事件的阶段分布
08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定义与地位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具有 产业关联度大以及资本、技术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等特点。
图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涉及的主要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支撑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海洋战略的深入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产业链
上游: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涉及防水材料、防冻材料、钢铁、铝合金等原材料,以及控制系统、钻采系统、定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中游:装备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钻井平台、辅助船舶、铺管船、起重船等;
下游:涵盖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海上油田开采、海洋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应用市场。
图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构成
●政策脉络
国家高度重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国家“十一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始终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一五”规划指出: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十 二五”规划指出: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指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扶持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图 / 近三年中央及地方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政策脉络
●地域分布
目前,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一带,以江苏地区为代表,其次是在山东和广东等地区。
按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市值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山东、广东、新疆、四川、湖北等省市。
图 / 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分省的市值分布
按专利统计分布来看,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上海、辽宁、浙江、天津、北京、黑龙江等省市。
图 / 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专利地图分布
●融资与市场
在近年来,国家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人力和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数量稳步上升。2014-2023年,中国船舶行业总共发生融资事件17起,融资金额为5.67亿元。其中,2021年融资最多,发生融资事件4起,融资金额为 2.15亿元。
图 / 国内船舶领域融资的整体情况
目前中国船舶行业共有20个产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建设主要集中江苏,20个产业园区有10个在江苏;其次是辽宁和湖南,分别有3个和 2个;北京、湖北、安徽、河北、重庆各有1个。
图 / 国内船舶领域产业园区投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