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资讯

破解全球化困局:以开放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本站

导读

在当前全球化面临保护主义、地缘冲突和规则碎片化等多重挑战的形势下,中国正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制度性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倡导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通过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 者

张宇燕

国创智库特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苏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邵宇佳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人类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明确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增多,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也直接或间接抑制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的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各国纷纷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和行动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提升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源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逆全球化和贸易规则碎片化阻碍了技术、资本、数据的自由流动,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部分,获取了巨大利益,但也导致其国内制造业空心化和结构失衡。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西方现代化的弊端显现,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因此,必须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完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推动全球生产关系优化。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具体来看,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应围绕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并通过数据驱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通过跨境电商等数字化平台降低市场进入成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等,助力降低全球碳排放,进而打破贸易保护主义。

在管理创新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自动化与大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在贸易规则碎片化背景下增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优化调整。

在产业协同方面,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技术与基础设施合作,帮助共建国家打破传统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化解经济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的矛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来推动智能制造和平台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生产协同。因此,必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同时,促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集聚全球技术、人才、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前提,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作用,能够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提高开放综合效能,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

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从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制度话语权,塑造更加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国际规则体系。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说,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比如,要发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以产权制度明晰创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励技术研发,以组织形式促进跨国协同。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通过规则国际化、治理现代化,推动产权保护机制、市场机制、投融资体制等的全面优化,进而实现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潜能。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还能更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比如,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提升政策透明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强化技术创新激励,能够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打造有利于合作共赢的外部环境,促进金融服务国际化,参与并引领数字经贸规则制定,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吸引和积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

为此,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