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创智库特邀专家、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与应急管理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师范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郑国光
国创智库特邀专家、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
全面获取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类23种灾害致灾信息,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产业、资源和环境、三次产业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历史灾害信息,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
组织全国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
一是覆盖乡村致灾要素及人口、房屋、桥梁、道路等重要承灾体调查,二是乡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三是以家庭为单元抽样调查群众灾害风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等情况。
数据的质量及完整、规范是这次普查调查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重要基础。接下来,将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编制了全国统一的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制定了数据处理方案、业务流程指南、质量控制细则、质量审核办法、质检核查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开发了全国统一的调查软件,制备了统一的调查底图,确保了全国工作步调一致、标准一致。
一方面,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为核心,推进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库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作试点。
二是统一标准。
三是开展培训。
四是强化质量控制体系。
一是统一组织领导到位。
二是部门分工协作到位。
三是地方分级负责到位。
四是各方协同参与到位。
本次普查调查工作具备“综合性”、“协同性”、“科学性”、“应用性”四个主要特点。同时还推动和完善了致灾因子调查,带动了承灾体调查,具有开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