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邮箱 2025年01月23日 周四 农历腊月廿四

国创资讯

宁高宁:新质生产力与企业战略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本站

“新质生产力”这5个字,自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到今年的“两会”,这5个字被不断提起。今天,我也拿这个题目来说,我觉得和大家说的不一样的在于,我把它和企业的战略联系在一起。

“新质生产力”既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又是一个哲学的概念,也是一个技术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怎么能够和企业连在一起?我觉得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如果这个概念我们理解好了、用好了,这个概念就活了,它有生命力,它就有长期的作用。

今天我为什么愿意讲这个题目?因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眼前一亮,觉得回到了本质。

新质生产力是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经济近10年进行一个小回顾。2013年提出“新常态”;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2016年是“L型经济”和“房住不炒”;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2018年是“制度型开放”;2019年是“逆周期调节”;2020年是“双循环”;2021年则是“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2年提出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去年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

这些概念有大有小,但它们的提出代表的就是思维和行动的进步。当邓小平同志提出“深圳特区”“联产承包”概念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势不可挡了。从这个来讲,今天“新质生产力”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能不能使一个新的概念形成?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这个概念把我们带回到了一个新的哲学、经济学和历史的概念里面去了。特别是我们年龄大的人,一说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们就兴奋。因为我们是从那个时代长起来的,受那个时代的锻炼、训练和教育。所以中国的经历和变化,使得中国的每个人都成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因为历史的变化比较大。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概念,左边这张图上面红的就是中国,下面绿的是美国,可以明显看到因为生产力的转移转变,而使得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范围内所处的分量变化有多大。中国到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红的部分加大了,绿的部分逐渐减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现在的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

这是过去我们经常讲的,由于生产力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进步和革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经过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我们现在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特别是用生产力发展的与否来评价生产关系的概念逐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也变成了一种开放体系。

此外,十九大报告里面出现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全要素生产率(TFP)。我觉得这个概念几乎可以用来衡量任何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能不能提供一个真正的有效率的TFP,就是所谓全要素劳动生产力的一个环境和条件。

关于生产力本身,马克思主义提到了人、土地、机器等很多生产力因素。在今天的生产要素排列组合里,我们把新质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排在了第一位,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由来。

新的概念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质生产力”带来了三重意义。

第一重是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理论如果把科学技术、创造发明作为最强的生产力要素的话,就改变了过去我们对生产力要素的理解。

第二重是在经济政策和产业上有意义。如果说我们建立了一种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资源分配、配套政策、产业政策和国家政策就改变了,从过去老的生产要素为主的生产力转为新质生产力。

第三重意义,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来讲,企业必须反思自己的战略和定位。目前在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企业的战略定位、转型升级和核心能力都面临全新的要求。如果企业没有意识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质生产力的阶段,不能比别人稍微早一步去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方法所带来的对企业的要求,那么一定会落后,生意也会越做越难。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关于新质生产力,网络上有很多说法和解释,但这些都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和政策性的、理论性的要求。现实中谁来落实?中国怎么做?企业才是发展主体,如果没有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执行,就没有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人类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最有效的组织,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应该给企业更高的地位和责任。我曾经说过,没有好的企业就一定没有一个发达的国家。

我去年年底去了美国硅谷,切实感受到了企业在硅谷蓬勃的发展,AI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发展。所以从企业自身来讲,它的重要性,应该被社会、政府和民众认识到。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税收、就业、科技的发明有80%到90%是来自于企业。

我以前说过,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企业的城市,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的国家。以深圳为例,回看30年,最不同的就是深圳有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否则没有深圳的今天。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七姐妹”公司,包括Google、亚马逊、微软、特斯拉等,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来大于我们的股市,所以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就是因为它们。由此可以看到,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

那么怎么去发展新质生产力,怎么做世界一流企业?现在有人会说国内有些企业已经是世界一流企业,但我觉得这些大部分是没有达到的,特别是在效率指标、回报率指标、财富创造指标上,最重要的是在创新指标上,我们没有做到。

如果企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管理是我一直在用的“标杆管理八步法”,这里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是一个战略执行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改进提升的工具和激发团队追求卓越的工具。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因为中国人喜欢就比较,一比较出差距来就会想办法去改进。同时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个差距不光是一个规模盈利的差距,很可能是一个过程的差距,包括创新、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差距。

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来说,中国中化从过去一个贸易型的、相对多元化的一个企业,转型成了一个以科学技术、创新研发为主,以高端精细的化工品为主的企业。从规模来讲,它已经实现了第一大,但是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做了企业战略升级和一些重大并购,并在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坚持以“尊重科学、科学至上、研发至上”,创造领先的产业升级的技术为基本原则,最后使企业成功转型。

这个转型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今天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资本回报率降低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找到第二曲线,实现转型升级,一定会被淹没掉的。

新质生产力是思维的革命

新质生产力也是思维的革命。过去企业比较强调规模、成本和营销、甚至强调消费者对产业规模的渗透和竞争,但现在不一样,企业应该把创新的主体、文化和方式形成一个全员的共识,要以好产品和技术创新为主,由此形成新的企业战略。

新质生产力下,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必须彻底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全要素的转变和重塑。大家说是不是只有大企业,只有科学技术企业才这样去做?不是的,就算是开一个饭店也是有很多科技技术可利用,原材料、供应链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总体上对饭店来说也是一个升级。当然,也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庸俗化了,而是说在新质生产力的带领下,企业有了一些转变,都是进步。

对企业来说,一个全面的转变就是要把创新当作公司主业,董事长就是首席技术官,会议要从技术创新开始,研发创新就是全公司的任务。

以中化为例,开会就是让负责创新的人来发言,来判断某一件事在技术上、在创新上是不是领先的,是不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如果不是那就不做。所以董事长首先是首席技术官,可以不懂技术细节,只要懂技术方向就行,同时必须知道这个东西有没有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对公司文化的转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新质生产力应该成为企业战略方向和组织与文化。在讲了很多怎么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如果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开会还是在跟以前一样在讲销售、利润,那就不对了。要反过来停下来想想,企业文化是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和发展。

企业的组织形式要为战略目标服务,而不是相反,要以人为主,人的起点(人生目标)和企业起点(战略目标)应该是统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推崇创新、变革和研发,推崇科学至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过去以规模、业绩至上的做法。

对于未来企业的运行,需要调整思维顺序和组织流程,将管理起点由技术创新和研发产品开始。而且研发产品,不能是一般的应用,应该是一个硬科技,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研发。从这个来讲,企业要洞察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影响和机会,做好升级的准备,明确研发就是公司的主业和文化,团队的标准、会议的形成、资源的配置和考核评价都应该以这个为主。

我想,什么叫做创新?什么叫做研发?实际上就是改变企业,企业要在每一个层面改为“组织至上、产品至上、研发至上、科学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