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仇保兴:京津冀应是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本站

仇保兴

国创智库特邀专家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我觉得一体化发展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比如北京移到津冀的产业税收和GDP各分50%。中央提出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三年了,就缺这样的机制,就是税收和GDP的分成。”

8月23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夏季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国创智库特邀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到通州与北三县的一体化发展时提出了以上建议。

仇保兴在演讲中指出,京津冀发展目前存在着交通网络不畅、房价过高、人才外流等问题。他建议,要科学划定和编制首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包括骨干交通的布置和土地的利用。

另外,仇保兴认为要明确二、三圈级协调发展路径。第一,京张“康体新城”发展带,大型医院、医养中心的布局;第二,北京副中心和北三县协同发展带;第三,基于原有的镇区提升成科创中心;第四,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形成的路径和促进政策。“TOD是很好的模式,越早部署效果越好”;第五,充分利用京承沈发展带;第六,五个平原新城防止“新城病”。

仇保兴还对京津冀的创新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首先要有都市圈空间协调落实机制,“现在就是图画得多,不落实。”第二,要有特色小镇和微中心的创新发展机制。仇保兴特别强调,北京科技力量未被津冀充分利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北京一大特色就是科技力量充足,北京在校研究生有四十多万,上海只有17万,北京的两院院士就占全国的一半,这些能量只用了1/5,把北京的科技力量稍微用点出来点,京津冀就富了”。第三,要有韧性的安全落实评价机制。第四,低碳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缺乏。仇保兴认为,现在无论是太阳能、垃圾发电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缺乏激励机制。另外还要有环京经济带,营商环境评价奖励机制;生态资源共享共保机制;人居环境提升机制等。

会上,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刘秉镰指出,京津冀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实现这个目标,他提出若干建议,并强调要探索政府治理改革新示范。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京津冀发展应该着眼于三个关键措施,或者三个关键重点。第一,以高质量、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以都市圈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都市圈对整个京津冀的城市群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或者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特别关键的一个方面。都市圈不仅是首都都市圈,还要是天津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甚至保定也可以发展都市圈。当然规模不一样,都市圈发展起来才能够连带城市群发展,所以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第三,充分发挥北京都市圈的经济功能,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