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近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办“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平行研讨会。研讨会上,国创智库特邀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中蕴含了中国的三大理念。
“第一个理念,就是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张宇燕认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安的《淮南子》共同谈到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对外开放、贸易分工专业化等最基本的三个道理:一是‘以所有易无’,就是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二是‘以所多易所鲜’,就是用我多的换我少的;三是‘以所工易所拙’,用我善于生产的,换我不那么善于生产的东西。”
“通过这三个方式就能够实现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最后实现经济增长。”张宇燕将这些内容称之为刘安、司马迁定律,中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扩大市场规模,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分工和专业化,就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价值、传统理念。
第二个理念在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本想法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正如孔子在《论语》里面专门谈到的,“做人,一个人也好,一个群体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他真正的理念应该是‘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翻译到今天,那就是我自己要过得好,这是不够的,还是要跟大家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个理念和第二个理念相关,我们发展是为了共同发展,是为了实现不断富裕、共同进步的目标。它强调的是成功,不是要追求胜利。”张宇燕解释道,“在词汇里面,‘成功’和‘胜利’是两个概念,成功是对我们自己而言的,要越来越好;当我们说胜利的时候,胜利是有敌人的,要战胜敌人以后才能说胜利。但是中国寻求的是成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成功,我们不是要击败谁,不是要战胜谁,我们眼中没有敌人,我们寻求的是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