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王亚华:如何解决中国农村的“发展悖论”?

发布时间:2024-03-05
来源:本站

1b94ed7de3514403aaaaa84dafec9b8c~noop.jpg

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乡村发展困境

01村庄萎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加快,过去几十年间,我国村庄不断萎缩。1995年以来,行政村和自然村都消失了将近40%,平均每一天有27个行政村消失,138个自然村消失。为什么这么多村庄消失呢?一方面是由于迅速的城镇化过程,很多村庄并入了城市成为社区;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迁移。中国农村人口在1950年大约为5亿人左右,其后不断增长,到1995年达到一个最高峰,将近8.6亿人,之后又不断下降。去年常驻农村人口只有不到5亿人,也就是说,在过去27年间,平均每一年农村流失的人口有1300多万,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的村庄萎缩问题。

af2555e7cac34a77abf1b48dd57261f0~noop.jpg

当然,这种变迁趋势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国在过去70多年间,农业GDP占总经济比例不断降低,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不断减少。农业占GDP比重从1952年超50%到现在只有7%;农业劳动力占比从建国初期的80%以上到现在大概是24%;农村人口占比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将近90%到现在大概为35%。

虽然这三个比例的结构变动很快,但与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距离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完成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占比,相当于日本60年前、美国100年前、英国150年前的水平。这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时,产业结构过于低下,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绝大部分劳动力聚集在农业,所以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来追赶发达国家和实现现代化转型。

02农村空心化

通常发达国家农业占GDP比重为1%左右,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在2%左右,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20%以下。可以预见,我国还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三个转型。由此也可以预言,中国农村的人口会进一步流失,总量会越来越少。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农村人口大概会下降到3.5亿,到2050年会进一步下降到2.5亿左右。所以未来中国农村人口继续流出是大趋势。

8992ab669baf4a12b88de37842e096b7~noop.jpg

如果这样的趋势不加遏制的话,乡村将更大规模衰败、凋敝甚至衰亡,所以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基本困境——包括人、地、钱全面流失,这种流失的规模非常巨大。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平均每年流失一千多万,导致农村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中国农村的三留守问题,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失造成的。

土地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我们的城市和工业从农村大量征地,但是收益却很少回到农村。同时,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农村有大量宅基地闲置。根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目前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子高达133亿平方米、6000-7000万套住宅。同时,农村的资金长期流向城市支持工业,使农村长期面临资金空心化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惠农支农的信贷支持,但“三农”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比例仍然不断下降。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能够避免乡村的全面衰败。

03资源禀赋

除了刚才说的这个符合全世界规律的转型因素,我国的“三农”问题还有自身的国情原因。我国的人均资源禀赋较低,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到10亩地。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一共2.3亿个农户,平均每个农户种的地只有7.8亩,耕种大于10亩地的农户只有2000万户,所以小农户为主体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且在未来几十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ecb1aec87e3a4dcda08e1df08cc07881~noop.png

从全世界来看,“小农户为主体”的基本国情如果要实现现代化比较困难。放眼世界,大致有三种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它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新大陆国家。这些国家人少地多,平均每个农户经营的规模巨大,所以农民种地比较容易变得富裕;

第二种模式叫“莱茵”模式,欧洲国家人均占有土地没有新大陆国家那么多,农户经营的是中等农场规模。欧洲国家农产品价格较高,农业合作组织发达,政府也给予很多支持,所以农民的日子也比较好过;

第三种就是东亚模式,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和很多东南亚国家。人多地少,土地细碎,导致这些国家农民种地很难挣到钱,劳动生产率非常低。我国经过十年的土地流转,现在平均每个农户种的地多了一点,大概也就10亩地,相当于0.7公顷,仅相当于欧洲平均水平的1/25,相当于美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的1/240,当然这只是平均数。

我曾在2015年访问过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布省北部的一个农场,很吃惊地发现确实是很少的人种很多的地。三口之家,一对夫妇带了一个孩子种了5万亩地。我问他们,这么多地种得过来吗?他们说种不过来,农忙的时候还要再请几个帮工。但是就算请几个帮工也不会超过10个人。5万亩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乡镇的土地规模。这个加拿大家庭居住的地方占地十几亩,全是各种大型农房,里面放着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从犁地、播种到运输、收割,一应俱全。他们家院子里面有很多大粮仓,里面满满装着收割好的燕麦。所以发达国家的农民非常富裕,这和资源禀赋密不可分。

而我国人均资源禀赋太少,虽然精耕细作但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常低。据测算,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一点,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农业强国相比有巨大差距。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大约只是美国的1/17,也就是说,17位中国农民辛苦一年的劳作相当于1个美国农民一年的价值。

b1506e17f5e647a1a9150c3d8312f5ab~noop.png

这张图上显示了11个农业强国。哪些国家可以归入农业强国,目前在学界有争议,这是其中的一种划分。这11个农业强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些发达国家,全世界如果按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作为标准,发达国家大概有40多个,而这40多个中顶多有10几个是农业强国。所以是发达国家不一定是农业强国,但农业强国一定是发达国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因为农业强了,国家肯定就强了。

当然,农业强国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以色列,以色列在沙漠种粮食、蔬菜、瓜果,其农业劳动生产率甚至高于第二、第三产业,是我国的25倍。这些国家里面比较低的是日本,日本是我国的4.4倍。日本农业也属于东亚模式,由于人口绝大部分到了城市,种地的人只有200万,平均每一家种大概10公顷的地,虽然它的资源禀赋没有欧洲好,但是科技能力比较强,所以也跻身农业强国。

04劳动生产率

d72cc9c4bfe947d1ab382bf2736be957~noop.jpg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导致中国农村困境的根源,也是农民收入低的根源。目前来看,虽然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过去十几年农民的增收速度甚至还快于城市,但是现在城乡收入仍有2.45倍的差距。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鸿沟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一方面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另一方面也低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

同时,在农民总收入构成中可以看到,农民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打工收入,我们称之为工资性收入,大概占42%。第二位才是农业经营收入,大概占35%。如果一个农户种粮食,他一年赚的钱相当于一个农民工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所以种地不挣钱,这就是农民只要有能力都会出去打工的原因。这也决定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是兼业农民,主要从事其他工作,捎带着种种地,这是小农户国情导致的现象。

05农业科技

除了资源禀赋的原因,我国的农民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科技不发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只有62.4%,与发达国家平均8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农业最基础的资源投入是耕地和水资源,我国耕地稀缺,水资源也稀缺,所以我们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大力建设节约节水型社会,以水安全保障粮食安全。

在有限的基础资源条件下,农业发展主要靠科技,一是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二是种业提供支撑,而这两个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73%,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水平相比有相当的距离。同时我国种业整体也还处在生物育种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普遍进入到智能育种阶段。我国掌握自主育种技术的公司非常少,所以要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来填补这个短板。

为了弥补机械化方面的不足,我国还必须大力研发先进的农业机械。面向数字时代,未来农业的前进方向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我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未来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机遇,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是个大命题。

1caaa2c05d5a46f192f9527eff436fd0~noop.jpg

我说了这么多是想展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时代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讨论乡村振兴的意义。有些人会问,既然乡村发展困难,社会的大趋势是城镇化,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视农村呢?最重要原因在于,农村拥有的核心功能是不能缺少的。比如,农村所具备的经济功能,它提供粮食和农作物,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提供生态功能,绿水青山是生态屏障;同时农村也提供文化功能,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农村是中国人的根,中国人都有寻根的文化。什么是寻根的文化?就是我们念念不忘的故园,希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而这实际上就源于农耕,所以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现代化怎么发展、工业化怎么发达,农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农村的核心功能是现代化的刚需。所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放弃农村,到了一定阶段,都要提出类似乡村复兴、乡村振兴或者新农村等行动纲领。

66295a5546314fb497ff5ea09db7dcfd~noop.jpg

我国2017年以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健全现代经济体系,守护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实现共同富裕非常重要。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当然,我们看了很多的趋势和案例后,深刻地意识到这个过程艰难,任重道远。这也是当我们看到榕江村超这个案例之后感到兴奋的原因。因为像榕江这么偏僻落后的地方都能够振兴,如果其他地方也做对事情,是不是也能够振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