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国创智库专家解读 |盛朝迅: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2023-02-07
来源:本站

微信图片_20230207161210.jpg

盛朝迅


国创智库特邀专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战略任务要求,多措并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强,产业链供应链必须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推动形成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高端引领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风险隐患,产业基础能力不强,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我国在全球制造强国和分工格局中的位势攀升。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小故障,轻则影响产业循环运转,重则影响市场主体和民生就业,甚至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带来冲击。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固筑牢经济安全屏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能够保障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有机衔接,能促进供应链前后端供给需求关系紧密关联耦合,使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循环畅通链接,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能够为促进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创造良好的产业运行环境,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和创新链各类主体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总体安全稳定,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我国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疏通卡点堵点,着力提升产业韧性,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总体安全稳定,韧性不断增强。但受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运行面临的形势依然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有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也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面临出口国限制甚至“断供”的风险。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产业开展的产业链安全性评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光刻机、通信装备产业的高端芯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轴承和运行控制系统、电力装备产业的燃气轮机热部件,以及飞机、汽车等行业的设计和仿真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是点的突破与链的协同有待提升。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分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技术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初设定的水平,但在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上仍存在一些卡点堵点。受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影响,国产化产品不愿用、不敢用问题突出,点的突破与链的协同有待增强。

三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亟待增强。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利用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约束,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的金钥匙。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现象较为突出,创新主体与企业协同合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不够、突破性成果较少,产业链创新链互融互促的政策体系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带来的压力增加。受百年变局影响,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促进制造业回流和本地化多元化分散化措施,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竞争环境总体趋于激烈,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向中高端攀升面临的压力增加,先进技术、产业与高端人才交流合作难度增大,部分劳动密集型环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外转移压力上升。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我国受制于人的集成电路、元器件、生物医药、工业软件、重大装备等领域,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推广“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统筹好中央、地方、社会等多个积极性,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加快补齐制造业产业链条的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和产业技术等短板,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持续加大基础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基础能力的提升,推动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示范应用,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新型制造模式。

点链协同,构筑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要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的成长提供应用机会,推动更多应用自主创新产品,鼓励通过市场化应用提升新产品、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质量。引导和支持大型下游企业,通过分散采购的方式为新产品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面向党政和金融、能源、通信等重要领域,推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等自主产品加速应用成熟,在更多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形成完整的自主产业生态。

双向互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进行技术研发项目前瞻布局,利用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创新让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依托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特别是发挥数字经济在韧链强链中的作用,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以有效需求为牢固支撑,在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中提升国内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促进供需有效衔接、动态匹配。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产业链带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和落地应用作用,使产业链成为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通过产业创新发展对创新链发展提出新需求,进而推动创新链升级并催生新的创新链,依托产业链实现创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产业领域纵深发展。

开放合作,在国际竞争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坚持开放包容,毫不动摇地扩大开放,积极主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技术、管理和全球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先进技术和各类资源,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外资重大项目,发挥内外资企业合力,共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持续扩大国际合作,通过推动采购来源多元化,运输通道多元化,产业链合作网络化,通过多元化、网络化对冲风险、增强韧性。继续办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争取广泛参与和多方共商对话,在国际经贸谈判中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引导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共同维护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